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概况
现代物流业属于服务业范畴,集中体现了生产、管理及技术上的现代化程度。从宏观来讲,我国的物流产业的发展速度还是相当快的,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2.1社会需求的增加带动了物流需求的高速增长
根据2005年1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1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的数量已经超过1亿,上网计算机数也达到4 560万台,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18.1%和19.0%。网站总数也达到了694 200个。这些标志着我国电子商务信息流系统建设的进步和完善。这次调查还表明网民通过网络进行购物的方式也有很大改变。把第16次和第17次统计报告作个比较,可以看出网民选择的各种送货方式的变化。
这个结果显示,随着互联网络的进一步发展,作为电子商务形式之一的网上购物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参与,因而在物流方面的需求大大增加,人们对物流的期望值也会越来越高。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测算,2004年GDP总量与物流总额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为2.8,说明我国每单位GDP产出需要2.8个单位的物流总额来支持。而“八五”、“九五”时期的物流需求系数平均只有1.6~1.7。
2.2社会物流总成本规模不断扩大,物流基础条件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
据中国物流发展报告显示:200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为29 114亿元,同比增长16.6%,占GDP的比例为21.3%,比1991年降低2.7个百分点。在物流需求规模增长明显快于GDP增长的情况下,这一趋势表明我国物流业的运行质量有所提高。我国目前现有公路里程160万km,其中高速公路约1.5万多km,居世界第三;铁路运力居亚洲第一;水运方面,港口的吞吐能力有大大的提高,为世界第五位;民用航空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空运能力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近几年国内物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迅速,其中主要是用于交通运输业投资。另外,仓储业、配送、加工、批发业、包装业以及邮政业物流用固定资产投资额均有大幅增长。
2.3现代物流方式、新兴物流服务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我国各种物流企业包括运输型、仓储型与综合型等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呈现三大特点:(1)按供应链模式进行管理,物流企业、制造企业与流通企业加快构建战略联盟。2004年,我国多数大型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宝钢、鞍钢、海尔、联想等与中外有关物流企业在运输、仓储、配送以及货代、通关等诸多方面建立起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加快构筑电子商务虚拟企业,实现全面协同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2)多数企业倾向于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这些服务商主要是一些原来的国家大型仓储运输企业和中外合资独资企业,涵盖了港口、水运、铁路、汽运等物流业的各个领域。为了适应现代物流业的需求,有向以协同商务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方物流发展的趋势。(3)物流市场业务逐渐向细分过渡。出现了诸如家电物流、汽车物流、医药物流、钢铁物流、快递物流等,物流服务产业越来越专业化。从而推动了物流服务业务的快速增长,物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这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方向。